【编者按】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成就未来。他们是能投集团奋斗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职工群众中的杰出代表,是新时代能投当之无愧的领跑者,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凡的业绩 ,是全体能投人学习的榜样。在202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特开此专栏,生动呈现能投劳动者的鲜活事迹,让我们阅读他们的奋斗故事,继承和发扬能投文化,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良好氛围,为集团高质量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付家祥 坚守化工一线,点亮劳模精神

  

付家祥,男,中共党员,1979年8月生于云南楚雄,昆明云能化工有限公司树脂分厂厂长。他大胆创新,多年来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带领团队进行了多项技术的改造,包括沸腾干燥床、自动化包装机、特种树脂生产等多项技改项目,创造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用技改推动了企业的发展。获全国劳动模范、云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勤学苦练,不断迎接新挑战1999年,付家祥从云南省轻工业技校毕业,进入一平浪盐矿选矿车间工作,第一个岗位就给了这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不小的考验,学习锅炉专业的他,从事的是电工的工作,但专业不对口并没有让他产生畏难情绪,他跟着师傅从爬电杆学起,闲时自己钻研理论知识,三年时间,他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了一名成熟的井下电工。

紧接着,新的工作挑战接踵而至,2004年10月,因为企业改制,付家祥从熟悉的制盐行业转到化工行业,他独自来到昆明盐矿树脂分厂,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没有相关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他需要从头学起,他没日没夜地钻研相关理论知识,熟悉生产流程,琢磨可以改进的工序。不到十年时间,他从生产一线员工成长为聚合工段工段长、包装工段长,再到树脂分厂副厂长、厂长,在每一个岗位上,付家祥都努力让自己做到最好,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过多遗憾。

2016年10月,云能化工的一个决定让付家祥再次迎来新的挑战,昆能化工停产11个月的老装置决定恢复生产,作为生产副厂长的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现有人员恢复生产。面对设备和管道腐蚀严重,原有技术骨干流失的困境,付家祥没有退缩,他快速制订复产方案,短短25天,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沉寂了360多天的厂区重新恢复了机器的轰鸣声。他带领团队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创造了上亿元效益,实现了安全环保职业危害事故“三零”目标。

  

潜心钻研,勇当技改先锋2010年,包装工段设备故障频繁成为PVC生产的瓶颈,严重制约了PVC系统的正常生产。付家祥临危受命出任干燥包装工段长,他用近一周的时间蹲守在包装机旁琢磨故障的原因,终于将自动包装机调整到较好状态,实现了日平均包装量达到300吨以上,当年8月PVC包装量创历史最高8544吨的历史纪录。

昆能化工停产的老装置恢复生产后,氯乙烯装置负荷无法突破4500/h,成本居高不下,付家祥集中大家的智慧,使出了“削除装置瓶颈”、“补齐管理短板”、“加强设备维护”的三板斧,一年下来,不仅通量保持在4500/h以上,PVC实物电石消耗每吨也降低100多公斤,每年节约成本 800多万元。

在付家祥的带领下,树脂分厂完成了沸腾干燥床技改,每年节约电/蒸汽250万;他带领团队实现特种树脂的生产,打破了昆能化工原有产品单一,市场占有率低的局面,创造效益2000万;完成自动化包装机改造,节约人工费用70万元/年。一项项技改项目的实施,创造了上亿元经济效益。

在抓好安全生产的同时,付家祥对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培训也不放松,岗位配备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是化工生产应急救援的防护装备,员工能否快速正确的穿戴使用是抢险的首要条件,经过多次实作培训,分厂全体员工都能在规定时间内按标准穿戴使用。在他的带领下分厂全年实现了安全环保职业危害事故三零目标:安全事故为零、环保事故为零、职业危害事故为零。

  

吃苦耐劳,以行动诠释劳模精神树脂分厂一套10万吨/年聚氯乙烯生产装置涉及六个工段,付家祥每天不停地来回穿梭在工序和流水线之间,一双劳保鞋,别人能穿一年,他最多只能穿三个月就破了。

如果要找付家祥,到车间去总能找到他。他时常满身油污、一脸汗水,哪里有设备故障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现场,问题不解决决不离开,早出晚归、忘记休息是家常便饭。

在工段管理中,他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实行包机到人,保证了设备维护保养到位,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在产品质量控制上,他从助剂配制到出入釜、干燥温度工艺指标等方面严格把关,使产品质量显著提高,降低了产品消耗。

参加工作20年以来,付家祥始终扎根基层,担当作为,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夜以继日、苦干实干,用强烈的责任心一次又一次的创造了良好业绩,他用行动诠释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多年的付出,让付家祥也收获了众多荣誉,2011年,付家祥获得云南省劳动模范称号,202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22年,他带领的树脂分厂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用心带徒,让劳模精神照亮未来的路在树脂分厂,全厂上下有150多名员工,他们见到付家祥都会亲切地称他一声“师傅”。付家祥说,这声“师傅”对他来说是最好的称呼。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师带徒”的制度,他的6名亲传弟子目前都已成为厂里的生产骨干。

“做事先做人”是付家祥培养徒弟的重要理念,他说,这是共产党员该有的样子。“要脚踏实地,坚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付家祥总会耐心地指点、帮助徒弟们解决问题,带领他们不断成长,教会他们主动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如今,付家祥的很多徒弟也开始带徒弟了,付家祥身上体现出的劳模精神也会一代代传给未来的年轻人,照亮他们、照亮能投未来的路。

 

  

赵生艳 填补省内技术空白的“硅门”女将

  

赵生艳,女,中共党员,1986年生于云南红河,云南能投硅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云南省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她刻苦钻研有机硅单体合成、单体精馏生产技术,勇于创新,突破了有机硅技术壁垒,填补了省内技术空白,在云能硅材项目建设中作出了贡献。取得3项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获省、市级科技奖励1项,参与完成3项云南省科技项目。获全国技术能手、云岭工匠、云南省技术能手、云岭首席技师、云南省三八红旗手、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多晶硅操作工技术状元等荣誉和称号。

  

潜精研思 技能大师的成长之路2008年,学习化工专业的赵生艳大学毕业,正式进入硅化工领域。她从一线操作工做起,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钻研相关工艺、设备知识,在一步步地实践摸索中,她的专业知识体系得到了完善,技能日益纯熟,并在技术创新方面潜心精研。工作不久,赵生艳便参与了3000t/a多晶硅生产精馏装置的详细设计、工程建设和投料生产;全程参与20万t/a有机硅单体及配套项目立项、设计和建设;组织人员完成6000t/a多晶硅扩产精馏系统顺利投产,产出符合新国标电子级多晶硅的核心原料高纯三氯氢硅,所在企业成为国内首家有能力生产电子级多晶硅的企业。

努力奋进的路上,赵生艳收获不断。2016年,赵生艳获得 “云岭首席技师”称号,并组建云南省赵生艳技能大师工作室。凭着对技术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她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逐渐成长为班长、技术员、云岭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

2016年10月,云能化工的一个决定让付家祥再次迎来新的挑战,昆能化工停产11个月的老装置决定恢复生产,作为生产副厂长的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现有人员恢复生产。面对设备和管道腐蚀严重,原有技术骨干流失的困境,付家祥没有退缩,他快速制订复产方案,短短25天,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沉寂了360多天的厂区重新恢复了机器的轰鸣声。他带领团队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创造了上亿元效益,实现了安全环保职业危害事故“三零”目标。

  

潜心钻研,勇当技改先锋2010年,包装工段设备故障频繁成为PVC生产的瓶颈,严重制约了PVC系统的正常生产。付家祥临危受命出任干燥包装工段长,他用近一周的时间蹲守在包装机旁琢磨故障的原因,终于将自动包装机调整到较好状态,实现了日平均包装量达到300吨以上,当年8月PVC包装量创历史最高8544吨的历史纪录。

昆能化工停产的老装置恢复生产后,氯乙烯装置负荷无法突破4500/h,成本居高不下,付家祥集中大家的智慧,使出了“削除装置瓶颈”、“补齐管理短板”、“加强设备维护”的三板斧,一年下来,不仅通量保持在4500/h以上,PVC实物电石消耗每吨也降低100多公斤,每年节约成本 800多万元。

在付家祥的带领下,树脂分厂完成了沸腾干燥床技改,每年节约电/蒸汽250万;他带领团队实现特种树脂的生产,打破了昆能化工原有产品单一,市场占有率低的局面,创造效益2000万;完成自动化包装机改造,节约人工费用70万元/年。一项项技改项目的实施,创造了上亿元经济效益。

  

填补空白 擎起有机硅技术支撑2018年,赵生艳入职云能硅材,加入有机硅项目的技术攻关。当时,有机硅技术在省内尚属空白,她与团队一起日夜钻研,想方设法请教国内外专家,系统性阅读文献及设计方案。为了突破有机硅技术壁垒,两年多时间,赵生艳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一项接一项突破有机硅技术壁垒:创新性实施单体精馏差压耦合节能技术和二甲产品质量提升技术等核心技术;攻克甲基氯硅烷流化反应产物降压回收技术方案难题,降低蒸汽消耗22t/h;组织优化合成导热油工艺流程、单体生产阀门设置方案,节约投资约595万元;发现63个问题,提出235项优化措施;完成自动控制联锁方案500余条的编写。这些成果填补了云南有机硅领域的技术空白,为云能硅材的建设做足了技术准备。

2021年12月,有机硅项目所有工艺流程一次投料试车成功,精馏节能技术每年节约生产成本约2856万元,生产的二甲基二氯硅烷送水裂解产出的DMC产品质量总环体达到99.994%wt,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云南省硅化工产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勤奋务实 铸企业匠魂科研工作需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在赵生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面对生产工艺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技术偏差,她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进行细化对比,从不同角度反复核算,将投入产比数据化,最多的一次计算反复了12次。她组织团队编制技术操作流程资料30余份,累计114.5万余字;带领相关专业人员开展Hazop辨识工作,累计分析偏离危害5647条,为装置安全提供工艺设备保障;试车前组织各装置评审参数控制报警值773个、报警联锁438个,为一次投料试车成功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哪怕是在设备采购中,赵生艳都提前做足功课,与不同制造厂家多次交流,对各厂家技术水平了然于胸,整理出同类设备对比表格,为公司供应商的选择提供有效参考,提升了相关设备采购性价比。

科研无小事,任何一个结果的得出都必须经历无数次论证,任何一个决定的做出,都必须有系统的技术参数支撑。这位一直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技匠,用自己的严谨、勤奋夯实着云南有机硅发展的基础,铸造着云能硅投的匠心匠技匠魂。

口传心授 培养出有机硅高能技术队伍 在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同时,赵生艳还着力为公司培养技术骨干,依托公司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资源优势,组织开展技能培养技艺传承活动,先后培养出3名云南省“万人计划”首席技师、1名省级技术状元、3名省级技术能手、2名市级技术状元、3名市级技术能手,其所带班组先后多次获评公司优秀班组、集团模范班组、云南省质量信得过班组,其原带领班组共有5人,其中有2人升任小班长,1人升任技术员,2人升任工段长并获得市级技术状元和省级技术能手。

赵生艳带着团队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过程中帮助年轻人成长。他们优化完成重要工艺设备改进40项,有15项技术改进获得公司“五小”创新和光伏创新奖励。目前,他们正在开展的有机硅单体工艺改进项目有12项。有了他们的努力,云能硅材正平稳健康发展。

 

  

徐刚 护航真空制盐装置运行的技改先锋

  

徐刚,男,无党派人士,1975年1月生于云南禄丰,云南省盐业有限公司昆明盐矿盐硝分厂副厂长、技师。长期从事轻工业制盐工作,他立足岗位、扎身一线,勤于思考,潜心于技术改造,为真空制盐装置的“安、稳、长、满、优”和低耗运行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先后参与20万吨、30万吨、80万吨装置的项目建设、试车、投产工作,提出优化80/30万吨盐系统不进汽刷罐和硝系统进少量蒸汽刷罐,即达到刷罐质量又节约了大量蒸汽,以及80万吨盐沸腾床长周期运行,80万吨最大产盐大户EV-205频繁落块盐假刷等方面开展攻关项目、技术革新和人才培养,在制盐方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每年可为盐矿节约600余万元。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轻工业劳动模范、云南省第六届云岭工匠、云南省万人计划首席技师等称号。

  

30年初心不改因父亲是一平浪盐矿的技术员,母亲是一平浪盐矿的教师,耳濡目染,让徐刚从小就对制盐工作充满了兴趣,长大后,他毅然选择了制盐专业,希望在这个行业能有所建树。

毕业进入昆明盐矿后,徐刚不敢松懈,他一根根地去熟悉制盐管道,一遍一遍去熟悉每一道工艺,记牢每一个参数,让理论在实践中完善。熟悉了制盐工艺流程后,他又开始分析琢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从操作的角度转到了设计的角度。这样的转变,也让他慢慢从一名制盐工人变成了一名匠心独运的技改先锋。走上管理岗位后,他要求自己对每天的产量、流水、蒸汽消耗、质量等做到心中有数,保证生产按质按量完成。即便每天班组都已经检查过一遍,但徐刚仍坚持复查一遍。30年来,徐刚不断成长,用他的话来说:“我觉得自己每年都在进步。”

徐刚数十年来不断成长的动力,来源于对制盐产业从始至终的热爱。

  

以技改创新创效云南盐有20万吨/年、30万吨/年、80万吨/年三套装置,对每套装置都要熟悉才能操作驾驭,进而才能分析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徐刚先后参与了昆明盐矿三套制盐装置的项目建设、试车、投产工作,他以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向项目组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并提出多个设计漏项和优化建议。他带领分厂技术人员解决了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先后完成了80万吨制盐装置凉水塔技术改造、干燥床用精卤降盐温技术改造、EV-205/302/303罐壁增加喷淋装置技术改造;就30万吨制盐装置EV-301返回水合格率低的问题,牵头成立QC课题小组,目前返回水合格率达到95%以上。此外,他还提出了盐质提升的操作控制办法。

经过徐刚的技术改造及操作控制,确保了真空制盐装置长周期运行,产量创新高,消耗大幅降低,产生直接效益500万元,间接效益1000万元。

  

于细节处显匠心徐刚耐心细致地改善并提高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于细节处彰显匠心,在生产线上淬炼出精彩人生。在一系列技改项目中,徐刚优化操作细节、不增加技术成本却能达到提质降耗增效的案例尤被业内传颂。

投产初期,80万吨盐沸腾床操作运行不正常,每运行3天就要清洗一次,成为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徐刚通过细心观察钻研,实施了将床测温点改在混料区位置,以热床尾汽温度判断控制进汽及热风,每两小时进行一次“抖床”,每两小时对成品颗粒盐进行检测等8项操作技能改进,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让80万吨盐沸腾床有效运行时间最长可达50天以上,解决了装置产品干燥瓶颈,为提升负荷打下了坚实基础。

原来,制盐装置每运行90-100天,就要进行一次刷罐,以清除罐内附积,每次刷罐大约要耗费640吨蒸汽。徐刚也是在优化操作方法上入手,通过收集刷罐的冷凝水作为刷罐水,不需要进蒸汽煮罐也能够保证刷罐质量,并且不用降温即可入罐进行冲洗加热室堵管工作,每次节约50万元的蒸汽成本。

近年来,徐刚向分厂谏言献策并得到采纳的技改技措和工艺操作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共19条;参与盐硝分厂QC小组并获奖的项目共12项;集体获得的技术进步奖励项目共9项;集体获得的科学技术奖励共3项。他提交的80万吨盐沸腾床长周期先进操作法荣获昆明盐矿二等奖,优化80万吨30万吨盐系统刷罐不进汽操作法荣获优秀个人奖。

依托工作室带徒成才徐刚非常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他每年有两个课题任务、6名带徒任务。他要求徒弟们必须搞懂理论知识,熟悉每一道工艺、每一根管道,再在实践中带着他们攻克难题。他说,作为一名技术人员,要有预判能力,哪些地方会出问题,怎样处理才能达到最佳运行状态,而这些能力的基础,是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对设备的绝对熟悉。徐刚要求每个班组主控室人员每天都要做好关键工艺参数的记录,他经常说,生产是通过对比和数据的支撑指导出来的。

2022年被选树为“云岭工匠”后,在云南省人社厅命名的“徐刚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云岭工匠徐刚创新工作室”,依托工作室,徐刚制定培训计划,每月对班组进行生产培训,以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工作态度,带领团队成员不断攻坚克难,为盐硝分厂培养了多名值班长、班长、技术员和主控室人员。

徐刚还善于在生产中教学。结合分厂在生产中存在的几大生产瓶颈问题,徐刚目前正带领团队分班组进行讨论编写控制措施,由分厂组织评审实施,持续推进、改善,最终达到解决。用这样以练代教的方式,徐刚正带着年轻人快速成才。

 

  

黄常城 善解火电机组运行难题的智慧工匠

  

黄常城,男,中共预备党员,1974年3月生于贵州毕节。云南能投威信能源有限公司发电部副部长。他从事火电工作30年,致力于解决汽轮机专业各种技术难题,尤其擅长解决汽轮机轴承振动超标、凝汽器真空低等涉及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技术难题。在威信公司工作期间,数十次解决汽机专业技术难题,其中解决机组重大安全隐患7项,推行大幅提升机组经济性技术3项。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能投工匠、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等称号。

  

好学善思,破解汽轮机难题大学毕业后,黄常城的第一份工作是汽轮机运行班长,当时,他的目标是成为专业技术带头人。为此,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主动承担工作。只用了两年多时间,他便实现了当初定下的目标。

2011年,凭着过硬的技术,黄常城竞聘到威信能源有限公司工作,热爱学习、善于钻研的他,在这里走上了技改之路。2012年,在威信电厂#1机组调试前期,机组真空比设计值低19kPa,无法实现正常启动,调试单位在现场连续蹲守了二十多天也未能找出问题,其他系统的调试工作也被迫延后。当时只是集控副值班员的黄常城认真观察、琢磨后,发现部分规程规范数据不合理,最终找出并解决了轴封加热器水位设计值偏低的问题。接下来,黄常城又从系统入手,找到其他导致真空低的问题所在,并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经过调整, #1机组真空达到了设计值,机组调试工作得以正常推进。

这之后,黄常城专攻技术,技改之路上也不断创新创效,硕果累累,成为一名善于解决汽轮机各种技术难题的专家。

  

技术护航,兼顾火电安全与节能火电行业最重要的问题是安全管理,每天每时每刻都必须确保安全可靠运行,黄常城每天的工作重心都围绕确保安全生产、提高生产的安全性能进行。为此,自2012年以来,黄常城进行了30余项技术攻关,从各方面消除安全问题。其中,解决对机组构成重大风险的技术难题7项,提出并组织实施大幅提升机组经济性的技术措施数10项。黄常城解决的#1机组闭式水系统隐性泄漏问题,小汽轮机机轴封冒汽可能导致的润滑油严重乳化问题, 1A汽泵组油箱进水问题, #1汽轮机修后轴承振动超标问题,1B小汽轮机修后单体调试启动振动超标问题等,都为电厂避免重大风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黄常城通过技术攻关,还为工厂创造了可观的效益。他撰写的《机组冷态启机技术方案》,使公司的启机成本逐年递减。方案中的多项技术实现行业领先,其中,《优化汽轮机暖机方案》获得电力行业协会一等奖。他解决了冷态启动给水温度偏低的问题,全年节约燃油成本80万元以上;解决了停机后闭式水系统长时间运行、电耗高的问题,每年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21万元;解决了机组冷态启动时间过长、启动成本过高的问题,每次节约启动燃油成本18万元,同时每次增加电量销售收入270万元。

  

心有所获,是以乐此不疲每天早晨,黄常城5:30就起床了,他6:30准时到生产现场,此时距离上班还有两小时。这两小时内,他会对设备系统进行全面检查,查看前一天的工作记录,有了这两个小时的检查,他才能安心投入一天的工作,对即将应对的问题心中有数。下午,他也会提前半个小时到岗,做好工作准备。每天都有规划,每天都有提前量,是黄常城多年来的工作规律,他说,每天正是多了这两个半小时,才让他特别踏实。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厂里有安全问题,黄常城都会及时赶到现场,忙起来的时候,几天连轴转,直到解决了问题才回家。这样的时候,黄常城不仅不觉得累,反而觉得特别舒心和欣慰。他说:“只要有成果,我就是欢喜的,怎么会累?”

培养人才,让技术赓续传承黄常城极其重视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他编制了运行人员全能培训方案。多年来,由他组织的各种培训100余次,参加培训的人次在2500人次以上。有200人次参加了各种技能认证,通过率达到90%以上,为公司各部门培养输送技能型人才50人次以上。

黄常城常告诉年轻人,要成为一名技术人员要能静下心来,要能吃苦,要谦虚,多向各种老师学习,多想多做。

让黄常城有些忧虑的是,现在电厂的技术人员即将出现断档的状况,接下来,他希望自己有更多时间带带年轻人。他说:“希望有更多时间好好带几个徒弟,培养几个技术骨干,不让技术断档。”

 

  

陈兴寨 创造陆路风电奇迹的务实楷模

  

陈兴寨,男,中共党员,1974年5月生于云南保山,云南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建设管理分部高级业务经理、高级工程师。他多年扎根基层,工作在最艰苦的地方,先后参与了云南省6个水电站,5个风电场建设。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科技论文2篇。进入云南能投集团工作以来,他2次被评为集团“聚力能投.务实楷模”,6次被评为集团优秀共产党员,1次被评为集团先进工作者。

  

勤恳踏实,方得脱颖而出陈兴寨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是在苏帕河公司茄子山水库负责前期的水文、气候、雨量观测,收集水库建设的基础数据资料。当时年轻,陈兴寨只想着踏踏实实把本职工作干好,他将勤恳努力作为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并把这种工作作风一直延续下来,之后,在任何一个岗位上,这都成为他快速胜任工作,甚至脱颖而出的重要素养。

2014年,陈兴寨进入能投,正式从水电技术转向风电技术。风电建设点多面广,但陈兴寨很快上手,因为之前良好的知识技能积累,加上踏实勤恳的的工作作风,让他的这次转型没有痛苦。他白天到现场解决项目的难点问题,晚上有时间就看图纸、看施工合同、相关技术文件,或者带着团队讨论学习项目施工难点,重点问题。陈兴寨认为,水电和风电建设是相通的,在水电那儿打下的工程建设管理基础,能够在风电领域发挥作用。技术上不懂的地方,陈兴寨靠自学、请教老师傅、请教同事、上网查找等弄懂,他迅速成长为能投风电技术骨干。

陈兴寨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成长,当学习到的新东西应用到工程项目上的时候,就会产生获得感和成就感。”

  

刻苦钻研,攻克项目难点热爱学习钻研的陈兴寨,总是把攻克难题作为自己的目标。2019年,陈兴寨在参与建设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大海乡大海梁子风电场升压站过程中,紧盯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刻苦钻研,所参与发明的《一种便于建造组装的新型风电塔筒》和《一种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加长结构》获得了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在通泉项目建设过程中,面对传统箱变基础位于风机平台,离风机较远,低压电缆较长,存在岩质坑开挖,基础积水等问题,陈兴寨多次踏勘研究,制定了置于风机基础上的箱变设计优化方案,大大降低了电缆敷设施工难度,加强了风机基础混凝土的完整性,减小了低压电缆长度,降低了电量损耗,解决了常规箱变基础积水问题,为通泉项目节约成本580万元,大大缩短了工期。目前,他参与发明的《一种箱变用防护装置》正在积极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善于思考和创新的陈兴寨,随时随地都在琢磨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力求用最佳方案降低投入,用创新创造解决问题。他说,每次完成围绕节约投资、降本增效、降低施工难度、节约工期的优化设计是自己最激动的时刻。

  

克服艰辛,创造一个个风电奇迹30年的工作历程中,陈兴寨的足迹踏遍了无数山水,作为能投风电主力队员的他,哪里有风机,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带领团队克服艰难,创造了一个个风电奇迹。

2014年,陈兴寨在参与建设云南省泸西县永三风电场(48MW)项目时,带着两位同事在泸西寒风刺骨的12月,每天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把泸西永三项目的所有征地边线完全测量出来,为永三项目如期开工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该项目也荣获了云南省2014年度优质工程一等奖。

2022年,他作为云南省“8+3”新能源规划20个风电项目之一的通泉风电项目党员突击队副队长,带领团队对整个项目进行19项前期可研工作。在他们夜以继日地努力下,通泉风电项目48台风力发电机组不仅提前2个月实现并网发电,还创造了云南省“8+3”新能源风电建设首个开工、首个完成首台机组吊装、首个正式投产商业运行等“五个第一”,创造了国内高海拔、大容量、大机组风电项目建设速度新纪录。

对这样高强度、风餐露宿的工作,陈兴寨并不觉得累,他说,这么多年来,都习惯这样的工作了,当他和同事们看到一座座风电机树起来的时候,总会由衷地对着大山欢笑。

倾囊相授,培养能源建设中坚力量 传、帮、带对陈兴寨来说是件快乐的事情,他乐于看到年轻人成长,乐于看到公司的一批批青年成才。他常跟徒弟以兄弟姊妹相称,师徒关系非常融洽。不分时间、场合限制地教学,是陈兴寨的带徒“绝技”。在饭桌上、在去风电的路上,陈兴寨与徒弟们聊专业技术、聊疑难攻关。他经常随手拿起一块小石子在地上进行现场答疑解问。如果想到了好的工作方法,就用视频记录下来,与徒弟们分享。

有一次,徒弟们对通泉项目风机点位图始终存在疑虑,不知道如何将图上标记落实到点位,陈兴寨立马起身,他跨起背包、带上图纸,一路边勘测边给徒弟们分析,来到疑惑机位点,又给他们耐心讲解。年轻人在他的带领下得到了很好地锻炼。

近几年来,陈兴寨带出了30多个徒弟,其中已有7位走上基层管理岗位,成为集团能源建设板块的中坚力量。

 

  

劳动者故事

 .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  重复的路线,孤独的检查,伴随着的只有设备的轰鸣,管道的温度,器械的转动,压力的变化,以及无形的风险。这些,是巡检人员每天必须重复检查的事项。作为一线人员,机组安全便是他们的武器,他们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发电而战,为不同角落的人发光发热。       

劳动者故事

 .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  包装分厂新包装楼九号接收仓,出现不下料故障,影响了35、36号线的小袋盐生产,运行班组把这一情况上报分厂,技术员何劲峰现场检查发现,出料口被块盐堵住,为保证小袋盐的正常生产,他迅速拆除下料闸板,并找来大锤清理卡住的块盐,漫天的粉盐瞬间从仓内涌出,他淹没在了粉尘之中,他不顾全身的粉尘,奋力清除堵住下料口的块盐,通过不断的击打,块盐被敲碎掉落,堵料故障排出,此时,他也成了“雪人”。      

劳动者故事

 .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  酸水罐清胶是检修计划的一项,罐子检查孔仅仅能容一人通过,要通过检查孔把罐内20多吨胶块清理出,清胶完后检查员要打电火花检查罐内衬四氟有没有在清胶中被工具损坏。她们是最美的检修人,他们的美正源于工作时专注的神情,源于那布满尘土的工装,源于严谨细教的工作态度。        

劳动者故事

 .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   四月的石林进入了炎热的夏季,而石林光伏电厂也迎来了一年发电量较好的季节,在这个特殊的季节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工装、头戴红色头盔、手拎工具包,穿梭在由电池组件组成的“蓝色海洋”里,保障电池组件正常发电,在现场挥洒着汗水,青春的气息与奋斗的热情在夏日的照耀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       

劳动者故事

 .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  电力工人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定期的开展线路巡查工作,检查线路污损情况、绝缘子有无裂纹、观察是否有超高树木影响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巡查是否有人违规放风筝等不安全因素。在年度预防性试验停电期间要攀爬上杆塔进行鸟窝清除、绝缘子清洗等工作。